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三年级135句优选

admin590
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三年级135句优选-初雪句子网

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

1、关于爱国的六言绝句诗

(1)、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赏析:林则徐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即使是遭逢厄运,他却依然心怀国家。他剖白心迹: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2)、《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为着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3)、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5)、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6)、——《管子·牧民》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王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最着名的七绝)

(9)、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1)、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

(12)、——-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赏析: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1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6)、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17)、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18)、—————————————————————————————————

(19)、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三年级

(1)、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这首诗告诉我们: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2)、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3)、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4)、  这首古诗,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有多少委曲要诉说呀!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5)、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6)、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7)、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诗歌)  

(8)、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11)、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2)、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1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14)、《竹枝歌》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岂亦往者之所见有足怨者与?夫伤二妃而哀屈原,思怀王而怜项羽,此亦楚人之意相传而然者。且其山川风俗鄙野勤苦之态,固已见于前人之作与今子由之诗。故特缘楚人畴昔之意,为一篇九章,以补其所未道者。

(15)、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6)、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17)、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在盛唐时代广泛流传。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8)、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9)、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着名。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20)、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__岳飞《池州翠微亭》

3、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有哪些

(1)、南宋时期的诗人显然要比北宋更为悲痛,毕竟这一时期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北方大片的领土被金国占领,这也使得很多的诗人内心极为忧愁,那范成大的作品里,也有着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但是很显然他的作品里,却又是别具一格,很多的作品则是深入于乡村,并且是就地取材,不厌其烦的描写乡村的事物,以及那里生活的人们。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令他的作品显得更加接地气。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4)、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这首节日的诗,影响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点点)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7)、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9)、《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1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1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赏析:岳飞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12)、(由Www.xueMeiWen.Com整理)

(1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14)、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美轮美奂)

(15)、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7)、崔护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18)、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广为流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20)、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4、爱国诗六言绝句八句

(1)、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2)、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3)、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4)、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5)、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6)、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7)、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8)、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9)、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10)、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1)、李白来到金陵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成千古名作。杜牧来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是千古名句。而乌衣巷,则终于等来了刘禹锡,等来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这首诗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13)、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

(14)、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15)、译文: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7)、——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8)、这是一首很典型的六言绝句,很多的人可能读过无数的五言,或者是七绝,相对于六言绝句,却又是接触得比较少,而这首《喜晴》则是采用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而诗人更是把自己当时内心的一种真切的感受,以及对于事物深情的描写,也令这首诗增色不少,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还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正是诗人由于对于现实的生活有着一种极为细腻的观察,从而才使得他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19)、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其一)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20)、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5、爱国的六言绝句古诗大全

(1)、?《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杜牧是晚唐着名诗人。《过华清宫》共有三首,第一首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3)、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4)、诗的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5)、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投宋于庭(翔凤)(壬午)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远志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梦中作四截句(十月十三夜也) 其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午梦初觉怅然诗成(癸未) 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其二 又成一诗(己卯) 东海潮来月上弦,崆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一 (己卯) 少小无端爱令名,也无学术误苍生。白云一笑懒如此,忽遇天风吹便行。过扬州(庚辰)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客春,住京师之丞相胡衕,有丞相胡衕春梦诗二十绝句。春又深矣,因烧此作,而奠以一绝句(庚辰) 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

(7)、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历代好评众多)

(9)、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14)、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15)、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6)、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其三(宋·欧阳修)

(17)、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18)、   诗人将这首诗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诗的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9)、已亥杂诗  其一百三十二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已亥杂诗 其一百三十三过江籍甚颜光禄,又作山中老树看。赖是元龙楼百尺,雄谈夜半斗牛寒。已亥杂诗 其一百三十八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已亥杂诗 其一百五十一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已亥杂诗 一百多六十二振绮堂中万轴书,乾嘉九野有谁如。季方玉粹元方死,握手城东问蠹鱼。已亥杂诗 其一百八十四小楼青对凤凰山,山影低徊黛影间。今日当窗一奁镜,空王来证鬓丝班。已亥杂诗 其一百九十昔年诗卷驻精魂,强续狂游拭涕痕。拉得藕花衫子婢,篮舆仍出涌金门。已亥杂诗 其一百九十三小婢口齿蛮复蛮,秋衫红泪潸复潸。眉痕约略弯复弯,婢如夫人难复难。已亥杂诗 其一百九十六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已亥杂诗 其二百零二料理空山颇费才,文心兼似画家来。矮茶密緻高松独,记取先生亲手栽。已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明朝不许沿溪赏,已没溪桥一尺深。

(20)、紫云回三叠 其一 (庚辰) 安香舞罢杜兰催,水瑟冰敖各费才。别有伤心听不得,珠帘一曲《紫云回》。紫云回三叠 其一 (庚辰)种花都是种愁根,没个花枝又断魂。新学甚深微妙法,看花看影不留痕。读公孙弘传(庚辰) 三策天人礼数殊,公孙相业果何如。可怜秋雨文园客,身是赀郎有谏书。补题李秀才(增厚)梦游天姥图卷尾(乙酉) 梦游天姥图者昆山李秀才以嘉庆丙子应北直省试思亲而作也君少孤母夫人鞠之平生未曾一朝夕离以就婚应试往返半年而作是图图中为梦魂所经山殊不类镜湖山之状其曰天姥者或但断取字义非太白诗意也越九年乙酉属余补为诗书于坐尾时母夫人辞世巳年馀而余亦母丧阕才一月勉复弄笔未能成声李郎断梦无寻处,天姥峰沈落照间。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湿青山。美人(丙戌) 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堕一齿戏作(丙戌) 与我相依卅五年,论文说法赖卿宣。感卿报我无常信,瘗向垂垂花树边。歌筵有乞书扇者(丁亥) 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慨是名家。小游仙词十五首 其二(辛巳) 九关虎豹不讥诃,香案偏头院落多。赖是小时清梦到,红墙西去即银河。小游仙词十五首 其三(辛巳) 玉女窗中梳洗成,隔纱偷眼大分明。侍儿不敢频频报,露下瑶阶湿姓名。小游仙词十五首 其十二(辛巳)秘籍何人领九流,一编鸿宝枕中抽。神光照见黄金字,笑到仙人太乙舟。送南归者(壬午) 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且买青山且鼾卧,料无富贵逼人来。梦中述愿作(丙戌) 湖西一曲坠明珰,猎猎纱裙荷叶香。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第三句一作许借卿卿从祀我)。

(1)、二  《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这首诗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广为流行,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2)、已亥杂诗 其二百三十七杭州梅舌酸复甜,有笋名曰虎爪尖。芼以苏州小橄榄,可敌北方冬菘醃。已亥杂诗 其二百五十一盘堆霜实擘庭榴,红似相思绿似愁。今夕灵飞何甲子,上清斋设记心头。已亥杂诗 其二百五十五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与船娘住虎丘。已亥杂诗 其二百六十五美人才地太玲珑,我亦阴符满腹中。今日帘旌秋缥缈,长天飞去一秋鸿。已亥杂诗其二百七十三欲求缥缈反幽深,悔杀前翻拂袖心。难学冥鸿不回首,长天飞过又遗音。已亥杂诗 其二百七十七客心今雨匿旧雨,江痕早潮收暮潮。新欢且问黄婆渡,影事休提白傅桥。已亥杂诗 其二百九十盗诗补诗还祭诗,子梅诗史何恢奇。鄙人劝君割荣者,努力删诗壮盛时。已亥杂诗 其三百零六家园黄熟半林柑,抛向筠笼载两三。风雪迎裾好持赠,预教诗婢识江南。已亥杂诗 其三百零九论诗论画复论禅,三绝门风海内传。可惜语儿溪畔路,白头无分棹归舷。已亥杂诗 其三百一十五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忽然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3)、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诗歌)

(4)、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这首节日的诗,影响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点点)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7)、译文:江边前朝天子车驾经过的道路,如今枫树参天,树色暗淡。前朝宫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残垒,野草丛生。伤心那前朝庾开府庾信,可怜那南朝的庾开府,到老来却做了北朝的大臣。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9)、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1)、此诗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12)、?《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3)、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14)、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15)、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6)、?《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7)、————————————————————————————————

(18)、?赏析: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19)、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2)、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d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3)、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4)、第三四句更是名句,也是此诗最为经典的两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正是由于不停地下雨,并且接连下了许久的雨,这淅淅沥沥的雨过之后,天空突然是放晴了,可是谁能够想到这一放晴,季节则又是来到了夏天。最后这两句写得极为巧妙,也表现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才情,更是让人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6)、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9)、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0)、读古人爱国诗词,心中的情感愈发沉重。英雄逝去,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被人称赞的事迹,还有他们的精神。现世安稳,是有人曾替我们负重前行;和平生活,是有人在为我们誓死捍卫。

(11)、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3)、有关爱国的诗歌(6句就好了,还有,不要古代的)

(1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15)、《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