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116句优选

admin590
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116句优选-初雪句子网

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

1、上鞋不用锥子歇后语

(1)、拾粪老汉起五更      找死(屎);寻死(屎)

(2)、送饭牛牛(小爬虫,背部有许多点点)爬到称杆上了----点点真不少.

(3)、掀翻了抱鸡窝      弄出许多谎(黄)来

(4)、山坡上的弯腰树      伸不直腰;难治(直)

(5)、盐店里卖气球      闲(咸)极生非(飞)

(6)、珍珠搀到绿豆里卖      屈才(财);一样价钱两样货

(7)、十冬腊月出房门      动(冻)手动(冻)脚

(8)、野马进了套马杆      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9)、这东西压住驴耳朵,驴本来嚎叫腔调又高又怪异,被大石块压住时这种拼命的嚎叫,当然是难听的。现在谁还用石磨磨面?在物资富裕的今天,人们习惯用小麦直接换加工好的面粉,很少去磨坊打面。

(10)、肉骨头落了锅      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11)、茶壶里装汤果——一肚货从嘴里倒(道)不出来。

(12)、石磨已经被淘汰,早进了博物馆。没有人再用石磨,这“坎子”就成了无人理解的古董,只能无声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13)、无怪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对中国女人的裹脚,那样的费解。随着革命志士的奔走呼号,解放妇女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一页,也是我们民族社会文明的一大步。在奔腾呼啸的革命浪潮的涤荡下,一些女性率先觉醒,抵制裹脚,走出家门,走进社会。

(14)、山顶上敲锣      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15)、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地区的人民群众也积淀了许多趣味横生、寓意深刻的歇后语,这些包罗万象的歇后语诙谐幽默、含蓄形象,它们都是出自民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16)、石榔头打石桩      实(石)打实(石)

(1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猪八戒戴花冠--自夸自美观

(18)、木匠打老婆--有分寸;泥水匠上屋面--拾漏补缺;瞎子点灯--白费油;海安的锣鼓--各打各;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大拇指头扒耳头--扒(巴)不到;鞋子没后跟--搭住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扁担挑肚肺--心挂两头;正月半的圆子--慢慢儿挫(坐);妈妈像姨娘--差不多;蜗螺儿的屁股--圈啊转过来呀;麦田里捉龟--十拿九稳;帽子没边--顶好;狗子赶鸭子--呱呱叫……

(19)、堂屋里挂兽皮      不像话(画);不成话(画)

(20)、阎王的参谋      鬼点子多;诡(鬼)计多端

2、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

(1)、冬瓜皮做帽子——霉到顶。酉奄菜煮豆腐——有盐(言)在先。

(2)、针尖对麦芒      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3)、大肚女人(指孕妇)骑产驴----前后为难.

(4)、黑老娃(乌鸦)落在猪身上----一色色黑.

(5)、歇后语:坐飞机吹喇叭——空想(响)。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6)、那时候,女人大脚是一丑,在公众场合,都想法设法遮掩。即使皇帝朱元璋的妻子也会被人耻笑,贵为皇后的马大脚,也为自己的大脚闷闷不乐。其实,裹脚是对中国女人的轻视,裹了脚就能限制她们的活动,使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实在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摧残。

(7)、盐堆里爬出来的人      闲(咸)话不少

(8)、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9)、虾子掉在盐堆里      忙(芒)中有闲(咸)

(10)、万丈悬崖上的鲜桃      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11)、其实,“坎子”的学名是歇后语,它是由近似于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言,它有两种类型:一是喻意,如“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一是谐音,如“上鞋的不用锥子——针(真)好。

(12)、十两纹银㈠日时称成色最好的银子)      一定(锭)

(13)、双手插进靛缸里      左也难(蓝),右也难(蓝)

(14)、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      遍体鳞(淋)伤

(15)、偷来的锣鼓      打不得;想(响)不得

(16)、(说明)本栏文字资料来源于吕梁《“向阳花木早逢春”传统秧歌活动中心》,图片源自网络。

(17)、说书的嘴,唱戏的腿      有伸有缩(说)

(18)、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19)、拾食盒上树      吉(沿)之(枝)有理(礼)

(20)、提着灯笼拾粪      寻死(屎);找死(屎)

3、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怎么说

(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用箔做隔间早已成为历史。在我们丰县大块地种植高粱的基本没有了,就连丰县著名的箔市街,也徒有虚名了,没有卖箔的了。无疑这个“坎子”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只有老年人还知道编织箔的过程,还懂得这个坎子的含义。这样的语言要不了多久便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失。

(2)、今天,裹脚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有关裹脚的“坎子”,没有了生活的关照,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必然烟消云散。

(3)、湿水的炮仗(爆竹)      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4)、三个土地堂      妙(庙)妙(庙)妙(庙)

(5)、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也叫俏皮话,与灯谜相似,前半句是谜面,后半句是迷底。它风趣幽默,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用崇明方言演绎派生出的歇后语也有无数,今天,我们收集整理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带有下流色彩的歇后语,暂不列入),供朋友们参考分享。

(6)、十五面锣鼓一齐敲      七想(响)八想(响)

(7)、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8)、猪八戒喝磨刀水      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9)、所以这句歇后语将吹喇叭这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搭配上了飞机,要知道飞机可不是那么普通的意思,飞机能载着人飞到很高的高空中,坐飞机这件事本来在人们的感觉里就是人到空中去了,一种高高在上,很高很不同寻常的事情。

(10)、猪蹄子不放盐      一旦(淡)角(脚)

(11)、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越练(炼)越结实

(12)、枣核搭牌楼      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13)、唢呐里吹出笛子调      想(响)不到一块;想(响)的不一样

(14)、飞机上吹喇叭--高明(鸣);高调;想(响)得高

(15)、中堂里夹条幅      话(画)里有话(画)

(1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钻到书堆里--咬文嚼字;老鼠躬嘎风箱里--两头受气;老鼠搬鸭蛋--没地方下手;老鼠的尾子--就咋嘎长咋嘎奘;聋子的耳朵--摆设;猫哭老鼠--假慈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骑驴子看唱本--走着瞧;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山上没老虎--猴儿称大王;铁打的雄鸡--一毛不拔;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和尚念经--有嘴无心;细宝宝养麻雀儿--有命也没毛;细狗咬奘脚--不估估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芝麻开花--节节高。

(17)、过去因为物资困乏,建房子一般内里是通透的,要想做个隔间,用砖砌墙代价太高,人们就用高粱秸编织的箔,做隔间。这样的隔间是有缝隙的,所以隔间内外是可以看得见的,能够摆手告别。

(18)、民间那些用“坎子”的高手,被大家伙誉为“胳拉拜子上绑镢头——步步带砍”。(这个“坎子”就运用了谐音,砍就是“坎子”;胳拉拜子,是丰县方言,就是普通话的“膝盖”。)冬天的草垛旁,暖阳下,我们的的父老乡亲,用方言打发寂寞的时光,他们嘴里的“坎子”像冬天的一把火,温暖着环境,温暖着彼此,温暖着老人们的孤独和寂寞。

(19)、鳝鱼的脑袋      又奸(尖)又猾(滑)

(20)、“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者石做成。可见,用软绵绵的棉条敲是敲不出响声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早已没有人纺棉织布了,就是“磬”,今天还有几个人见过?这样的“坎子”也就走到了尽头。

4、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的下一句一窍不通

(1)、下雨天出太阳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2)、屎壳郎跌粪坑      饱餐一顿;死(屎)里求生

(3)、小擀杖掉油缸      又奸(尖)又猾(滑)

(4)、所以飞机上吹喇叭就是在高空中发出声响,既可以理解为空想(响),也可以理解为高明(鸣)。

(5)、寓意性歇后语,是一种“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从前面的比喻部分进行推理,就可以领悟到后面部分的意思。

(6)、油干灯草尽      说灭就灭;奄奄一息(熄)

(7)、飞机上吹喇叭就是在高空中发出声响,因为是喇叭分为几种不同的乐器,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另一种是现代的电声元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也叫扬声器,是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而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可以高空飞行的。

(8)、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9)、猪八戒甩耙子      不干了;不伺侯(猴)

(10)、纸糊的琵琶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11)、有的“坎子”模拟、解说生活情境,形象地说明一种现象。如“棉卜几敲磬(qìng)——没音。”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了下文。其中“棉卜几”是丰县方言,就是一种中间空细长的棉花卷成的条,过去手工织布前用这样的棉条先纺成线。

(12)、土蚕钻进花生壳里      假充好人(仁)

(13)、软枣(黑枣)树上结柿子      小事(柿)一宗

(14)、头顶橄榄核,脚踩西瓜皮      又奸(尖)又猾

(15)、歪嘴吹灯      风气不正;一团邪(斜)气

(16)、吕梁文字秧歌辑录||《歇后语秧歌接龙》/《趣味数字秧歌辑录》

(17)、绣花姑娘的手艺      千真(针)万真(针)

(18)、高手在民间,深以为然。那些鲜活生动的语言,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底层人的真切体验,绝不是语言学家的凭空杜撰。

(19)、珠穆朗玛峰上点灯      高招(照);高明

(20)、在汉语言的演化过程中,“屙屎屙到鞋叶跟上——不能提。”(现在的鞋已经没有那种老式虎头鞋,供提鞋用的鞋叶跟了);“打绳的摆手——到劲了。”(现在打绳基本上不是手工的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子”(当下秃子少了,虱子基本绝迹了)······这些“坎子”必将渐渐失去。

5、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是啥

(1)、比如坐飞机吹喇叭——空想(响)这一句歇后语,吹喇叭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如果单单是指吹喇叭那么这句话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也就不会显得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2)、上鞋(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不用锥子      真(针)好

(3)、原创作品请注明“原创”,并请附加作者简介、个人近照1张。

(4)、歪嘴吹号      正气不足,邪(斜)气有余

(5)、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      没人敢(赶)

(6)、屎壳螂搬家      不过本份(粪);走一路,臭一路

(7)、石头蛋子腌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8)、本平台欢迎诗友微友赐稿,内容以格律诗词、现代诗歌、对联及诗词写作知识论文等为主,同时欢迎民间故事、生活感言、童话、散文、书法、绘画、摄影等原创作品。

(9)、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锦江大酒店斜对面“中旭国学院”三楼国学大讲堂

(10)、   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我和包瑞祥,是西乡黄市中学的同窗,犹如一母所生的兄弟。我俩退休前,他在民政上从政,我在教育上从教,我俩都对歇后语感兴趣。于是,本着“他收集,我补充,让西乡情韵热烘烘”的想法,秀一秀下列一些西乡的歇后语:

(1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都是输(书);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矮个子放屁--低声下气;矮子里头选将军--实在没办法;驼子跌跟头--两头不凿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竹筒倒豆子--干干净净;摁下葫芦泛起瓢--顾啊咋头顾不到啰头;案板上的肉--随人宰割;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油缸里的西瓜--又圆又滑;两个哑巴碰头--没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十夜打老子,正月初一拜老子--礼归礼,法归法。

(12)、郭呆子认不得麻古篓子(一种小鱼)——花的混。

(13)、长期招募国学爱好者,携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

(14)、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5)、竹林里栽柏树      亲(青)上加亲(青)

(16)、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7)、木捅里茶壶——单拉(念他)一张嘴(只说不做)

(18)、虾子掉在大麦上      忙(芒)上加忙(芒)

(19)、猪脑壳做枕头      昏(荤)头昏(荤)脑

(20)、丈八高的灯竖子(指支撑灯的立柱子)----照远不照近.

(1)、蝎子当琵琶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2)、无弦的琵琶      谈(弹)不得;一丝不挂

(3)、有的“坎子”具有隐语、避讳、调侃的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必直说,大家心照不宣,显得调皮幽默。如“隔着房箔子摆手——那间里去了。”这个“坎子”隐喻意就是从阳间去了阴间,人死了。

(4)、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心里有数 

(5)、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6)、山顶上点灯      四方有名(明);高明

(7)、三两银子放账      稀(息)少(比喻很珍贵、少见)

(8)、小朋友唱歌      同(童)声同(童)调

(9)、灶神上贴门神      话(画)里有话(画)

(10)、寿星老儿练琵琶      老生常谈(弹);老调重弹

(11)、咸菜缸里的秤砣      一言(盐)难尽(进)

(12)、四扇屏里卷灶王      话(画)里话(画)

(13)、一层布做的夹袄      反正都是理(里)

(14)、有的“坎子”运用比喻手法,使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如“磨棋子压着驴耳朵——嚎得没人腔。”人际交往中大家常常用来比喻叫得难听,唱歌唱得不好。“磨棋子”是圆形的石块,在机械磨出现之前,人们磨面用石磨,它有上下两片圆形的扁石,很笨重。

(15)、七月半斋孤--给鬼送钱;八十岁学吹吹--难学会;八字见不到一撇--没有眉目;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没毛的凤凰--不如鸡;白猫钻嘎灶膛里--自己给自己抹黑;白娘子遇到了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马列主义装嘎电简里--照人不照己;白纸上写的黑字--明摆着;败家子回头--金不换;太岁头上动土--惹呀祸;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半斤放嘎四两上--翘啊上嘎天;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半夜里做梦娶新娘子--想得美;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棒打鸳鸯--两分离;包公断案--铁面无私;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捧着茶壶喝水--嘴对嘴;抱着钱匣子睡觉--财迷心窍;抱着香炉打喷嚏--碰嘎一鼻子灰;痨病鬼开药店--自产自销;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服咋个气;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心眼;不碰南墙不回头--顽固;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16)、石头压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