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句世说新语道韫咏雪翻译精选好句

admin590
108句世说新语道韫咏雪翻译精选好句-初雪句子网

咏雪翻译

1、咏雪翻译一句一译

(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微课+知识点+练习(1)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3)、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4)、第一问:由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可知,谢太傅在下雪天召集子侄辈讲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的急了,太傅高兴地提出问题“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紧接着“胡儿”答出“撒盐空中差可拟”,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谢道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故甲文中两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分别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6)、太傅(fù)      讲论(lùn)    俄而(é)     雪骤(zhòu)   撒盐(sǎ)      

(7)、(答案)比得上    ……的样子    小时候    代词,指街道铺店的名称

(8)、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文都善于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咏雪》一文中,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兄女回答:(1)_________________。《谢安怜翁》一文中,童年谢安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谏兄长说:(2)_________________。

(9)、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10)、(2)未若柳絮因风起    (       )     

(11)、(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12)、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1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14)、B.他的这个回答,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回答提问者,并非在无中生有中解决问题;

(15)、铜陵日报社首席记者、铜都副刊采访部主任许克锡:末两句抒发自己雪中孤寂的心情。“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零泪”,落泪。诗人的相思之情此时无人可诉,禁不住潸然泪下,但这也只徒然苦了自己,有什么益处呢?(《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

(16)、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

(17)、“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18)、《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

(19)、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微课+知识点+练习

(20)、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世说新语道韫咏雪翻译

(1)、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4)、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5)、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出自《言语》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注释:①若令:如果。②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③瞳子:瞳孔。

(9)、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且此诗名为咏雪,实为伤怀,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亦是由诗人此前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而致。

(10)、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1)、《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12)、 (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13)、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4)、(2)句意:太傅高兴地说。然:……的样子。

(15)、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16)、痛心!又有几位中青年教师被累死!下辈子千万别当老师!!(看完心酸)

(17)、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18)、示例1:谢道韫。从“言语”的编者意图看,谢朗与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的比喻更为高明;从诗歌的意象意境看,谢道韫的诗句情景更丰富,以春景比冬景,将奇寒变得更有温度,情感上更有味;故事最后的补叙,交代谢道韫身份,有突出谢道韫的意图。

(19)、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哥哥,这老翁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聪慧、才思敏捷    善良、富有同情心

(20)、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3、说新语二则咏雪翻译

(1)、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微课+知识点+练习

(2)、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②词理将屈:理屈词穷。③小郎: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因此谢道韫称他为小郞。④步鄣:用以遮挡视线的屏障。⑤申:申述。⑥孙恩:原为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⑦厝:通“措”。⑧贼:指孙恩。⑨肩舆:乘坐轿子。⑩改容:改变态度。

(5)、八年级上册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词语、作者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结合句子大意及语法结构精心分析。

(7)、(5)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8)、(8)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9)、《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是何家的房子

(12)、《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13)、(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15)、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16)、"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17)、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18)、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19)、(1)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0)、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小古文咏雪翻译

(1)、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读懂文章,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示例1:谢安。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整个故事的导演是太傅谢安,故事的主角是谢安。示例2:谢道韫。从意境看,谢道韫的诗句情景更丰富,更有生活气息,以柳絮比冬雪,比喻更贴切,富有诗情画意;故事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故事的主角是谢道韫。

(6)、(乙)文出自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上册三课《雨的四季》词语、作者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微课+知识点+练习

(8)、(20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9)、(2)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10)、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伤之情。末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11)、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12)、甲文中谢安是一个儒雅、温和、关注晚辈成长的长辈。乙文中谢安能够从人的另一面去看人,说明他是一个重礼、聪慧、机智果断的人。

(13)、何晏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谈论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15)、(2)重点词语:欣然:高兴的样子。故改为“高兴地说”;

(16)、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17)、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18)、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19)、兄女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回答到底好在哪里?

(20)、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道韫咏雪翻译

(1)、(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2)、翻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及遭孙恩⑥之难,举厝⑦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⑧所害,方命婢肩舆⑨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⑩,乃不害涛。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的行动一如既往,不久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于是没有杀刘涛。

(6)、第二问:本题考查主观评价。首先要表明态度,选出认为写的好的句子;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详细阐述认为该句好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7)、出自: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咏雪》扩展资料主旨:

(8)、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9)、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韫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11)、(8)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3)、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6)、《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间120多位人物的言谈、逸事。共记载了1130个故——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开创了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模仿它的著作不断出现。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称其为“名士底(的)教科书”(《中国小说史略》)。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8)、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9)、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

(20)、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即把家里人聚焦到一起。

(1)、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微课+知识点+练习

(2)、这则故事展现了谢道韫鲜明的个性特点。组员希望通过链接材料,进一步突出其个性特点。请你从下面两则文段中,选出适合的一则,并简要说明理由。

(3)、A.他回答这种看起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用了人的眼睛来做类比,一下子就使回答既贴切合情合理又新鲜动人,新颖有趣。

(4)、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答案)不一会儿    乘,趁    已经

(6)、甲文中的结尾写出了谢道韫的身份且道出了谢安对其赞誉之情,乙文中的结尾间接表达了魏晋时期人名人不能随便说话,任何语言举止都会被人们用来当作优劣的判断。

(7)、中考(成长类)作文终极解析,看完离满分不远!(附6篇例文)

(8)、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