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句农业谚语有哪些?精选好句

admin590
108句农业谚语有哪些?精选好句-初雪句子网

农业谚语都有哪些

1、农业谚语都有哪些三年级

(1)、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2)、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3)、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4)、很多农民朋友常年种植小麦,一旦小麦连续种植三年,这个时候就要选种,如果不选种的话就要换个品种种植,否则产量就要下降。

(5)、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6)、惊蛰刮大风、尘土飞扬的话,就意味着要倒春寒,这一年的春种作物会减产。

(7)、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8)、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根据生产劳动中的亲身经验,总结了一套人事方面的口诀、谚语,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谚语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农业生产是民众的活动,用谚语来反映民众的生产劳动,就显得特别的亲切随意、生动贴切。

(9)、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10)、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11)、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12)、秋分时节下雨的话,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秋分时节不下雨的话,来年到处是挖井挖不出水来留下的坑。

(13)、以前小麦收割要经过几个步骤,先是将小麦从地里割倒,然后再拉回家,再在地上将麦粒碾出来,最后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最后入仓,步骤一道都不少,现在机械设备隆隆响,前面三步并作一步走,最后只剩晒和藏了,极大提高了效率。

(14)、如果雨水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证明这一年回春早,春耕春种要提前一些,一旦完了收成就不好。

(15)、如果清明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陈年旧债就能还上了。

(16)、可能大家好奇,初一下雨,初二阴天,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大家真的没太注意。不管在任何一个月,如果初二降水或者是阴天的话,这一个月都不会有好天气,阴天多于晴天。

(17)、小麦黄的时候就可以收了,等到完全干了收获就会丢掉很多粮食,说的收麦子要抓住时机才行;农村里面的种地都是讲究一个时机,大家把握好了才能收获多。

(18)、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9)、如果小暑时节下雨,那这一年较为干旱;如果小寒时节下雨,那这一年的冬天较为暖和。

(20)、   关于地利的谚语:冷土换热土,一亩顶两亩。水土不下坡,谷子打的多。

2、农业谚语有哪些?

(1)、干耕干耙,湿耕湿耙;光耕不耙,种不上庄稼。

(2)、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3)、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4)、这是四川等地的俗语,意思就是芒种时期,农民太忙了,农活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路上碰到亲戚都来不及搭话。

(5)、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6)、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7)、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8)、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9)、若是饿时没有糌粑吃,小田长满茅草由它去。

(10)、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11)、如果大雪期间下雪较多,那么来年小麦的收成就好。

(12)、1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1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5)、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我们从字面上来看,讲的是小麦生长和水的关系,两个长度单位,代表了小麦的生长时期。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下这句话:一寸的小麦,不怕一尺的水,但是一尺的小麦却怕一寸的水,那么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接下来我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16)、如果小满后一直都是晴天的话,那么青麦子也能出面,这是说小麦的收成好。

(17)、后来,大妈当奶奶了,带着孙女,才切心的体会这谚语为什么春天天气比喻为孩儿脸了。

(18)、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在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是否降雨,如果十三同样没有降水的话,这一个冬天都不会有太多的降水了。这个冬季注定将是一个干燥的冬季了。

(19)、   有些谚语告诉我们怎么栽种,有些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虫害,该什么时候施肥......例如: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这里的“千担肥”就是有机肥,这是告诉大家让作物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产品品质更好。

(20)、芒种时刮南风,则夏季雨水较多,村里村外的池塘都会下满。其实,这是很符合科学的,可以用中学地理课的知识来解释。因为刮南风,说明这一年,从南方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强,南方来的空气含水汽多,易下雨。

3、农业谚语都有哪些呢

(1)、农谚老话是历代古人经验的总结,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农谚老话包罗万象,其中一类是看物识天象、观物测收成的,就是根据周围事物来预测天气变化、预测年景收成。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倒还罢了,可是预测一整年的气候乃至收成那就令人惊叹了。然而这一类的农谚老话,预测的还八九不离那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2)、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3)、生粪上地连根环。 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4)、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5)、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6)、1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7)、秋天践踏麦穗太荒唐,冬天拾起米粒太可怜。

(8)、关注我们!分享给认识的人!小编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希望文章的内容对您有用。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朋友们对哪方面的内容有兴趣告诉小编,共同交流学。感谢您的陪伴!

(9)、   又如芝麻的播种季节,北方是: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冬至种大黍。中部地区是: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南部地区是:头伏芝麻二伏瓜,三伏栗子老庄稼。

(10)、由于从小到大受妈妈的影响,已是大妈的我,春天的季节,无论睛天,阴天也带把☔️出门的习惯。

(11)、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12)、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13)、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14)、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15)、黑龙江植保服务公司领域,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16)、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这一年就容易闹虫灾、刮台风。

(17)、一寸的小麦,不怕一尺的水,它的意思是指,小麦的苗期,是不怕水的;一尺的小麦,却怕一寸的水,它的意思是,小麦进入拔节抽穗期以后,是怕水的。这里的一寸和一尺,其实都是泛指,一寸多指苗期,而一尺指的是生长后期!那么这样说,有道理吗?

(18)、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19)、说变就变孩儿脸,明明哭闹着,一会变得满脸笑容,甜甜的叫着奶奶。前一刻完成不记得了,这就是一个奶奶经常见到的图面,脸变行太快了!

(20)、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4、农业谚语有哪些句子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今年燕子往窝里垫草的数量多少,来判断今年降水量的多少。大家都知道,动物在判断天气状况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如果燕子往窝里垫的草多,说明今年降水比较多,天气比较凉。反之,则降水比较少。

(2)、二月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

(3)、   农业生产的经验,得靠天时、地利、人事的有效配合。

(4)、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5)、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6)、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7)、如果小寒、大寒不下雪的话,那来年夏天雨水就少,会影响庄稼的收成。

(8)、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农业谚语:北风无露定有霜。

(9)、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0)、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11)、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12)、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13)、如果立春是在五九最后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叫花子都要不到饭。

(14)、这些祖辈留下来的谚语,不得不说真的很有价值。以前农村可没有天气预报,没有农业专家教你种田,农民种地、判断天气,就是靠这些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

(15)、1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16)、华夏之稻-《多一吨》飞防套餐!测产亩增产228斤(朝阳九队·毕建东)

(17)、如果白露时节种晚秋蔬菜的话,那么会容易遭虫灾。

(18)、豆子种下后当天就可以发芽,等过几天再下雨就不怕了,就怕当天播种当天下雨;因为豆子一般是夏天种,此时雨水较多,所以人们会比较担心下雨。

(19)、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20)、译文:干低旱地不能下种子,插秧的话就得需要水里面补充一些营养肥料才行。

5、农业谚语有哪些或俗语

(1)、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2)、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农业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反映了深刻的道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超凡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4)、鱼靠水活,苗靠粪长。 春肥满筐,秋谷满仓。 

(5)、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6)、200、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7)、   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8)、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9)、这句话的意思,同第一句大致相同,还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或天性。意思是,从喜鹊搭窝的方向来判断这一年的风向。比如今年喜鹊搭窝朝东南开口,那么今年一定是西北风偏多。

(10)、芒种这个时候,既是收麦的时节,也需要尽快种上秋季庄稼,否则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11)、   与人事相关的谚语:天旱播种宜深,逢春播种宜浅;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弱留强,间多补空。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犁地要深,耙地要平;光犁不耙,枉费力下。

(12)、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3)、秋天不干的.热火朝天,冬天怎么能舒舒服服。

(14)、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15)、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16)、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17)、如果大暑期间不炎热的话,那地里庄稼的长势就不好。

(18)、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湿身上的衣服,淋湿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湿衣服的尴尬。

(19)、译文:长时间晴天,突然下起大雾,必定变天,或下雨,或阴天,长时间下雨,突然下起大雾,大雾后必定是晴天。

(2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处暑时节天还不下雨的话,庄稼就算结子那也是瘪的。

(2)、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3)、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4)、如果大寒时节不结冰的话,那么来年会倒春寒,早春庄稼会受灾,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5)、译文:麦子要产的多,主要是年前的管理最重要;而稻谷要收获的多,就是在插秧后的一个月内的管理最重要。

(6)、1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7)、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8)、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