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71句优选

admin590
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71句优选-初雪句子网

柳永的词集名为

1、柳永著名词作

(1)、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2)、玉[土戚]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3)、如果某人因为精通音律、词曲,因为堆砌佳词丽句一味“歌功颂德”,还能混个“尚书”“知制诰”之类,绝非用贤任能的正道之举,仁宗在历史上的形象也要大打折扣了!

(4)、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山终人不见。 

(5)、罄寰宇,荐殊祥。吾皇。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6)、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7)、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8)、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9)、《论语》有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柳永的父亲柳宜给柳永取的名便是寄托很深的“三变”,但这名字终是没给柳永带来丝毫好运,直至晚年柳永改名为“永”,其仕途才堪堪见了些许光芒。

(10)、陈歆耕:斯文扫地了,谈何“风雅”(2019-2)

(11)、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12)、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13)、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14)、而上片尾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由远景到眼前近景,诗人叹息花木残落,万物凋零,一片肃杀。而“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宕开笔墨,即写景又抒情,由为下片抒情做好过渡。它是写江流的无语东流,而人也沉默隐忧,意境极为凄美。

(15)、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四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16)、[山解]管变青律,帝里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17)、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歹带]雪。分明似旧家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18)、佳人巧笑值千金。当日偶情深。几回饮散,灯残香暖,好事尽鸳衾。

(19)、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20)、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2、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

(1)、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2)、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3)、词之所以采用长短句,是由于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要依照曲调的节拍。长短句是词的形式特点之但不是词的根本特点,更不是词的特点的全部。所以说,长短句这一名称,不像曲子词那样能显示词的性质。

(4)、   据史料记载,柳永兄弟三人,都是进士,文播四方。柳永之子柳涚、侄子柳淇,皆中进士,名传后世。一门父子叔侄五进士,可谓显赫一时。这并非是偶然的,这与柳氏家学家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5)、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7)、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扌卞〕。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8)、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拼。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9)、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10)、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11)、在宋仁宗天圣二年,柳永第四次科举落第后,决意外出漫游。在一千年前的一个黄昏,汴梁城外,骤雨初歇。一场深秋急雨洗去了白日的燥热和风尘。雨后空气中散发出清新的气息。

(12)、   清光绪十七年《京江柳氏宗谱》记载:“仁宗时,耆卿(柳永)亦饶有文誉,而于音律尤精,东坡每见其词,自谓不及。不拘小节,未获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详于县志,而同时有柳涗(实为柳永之子)者,世居丹徒,登宋庆历六年进士,历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见于史者也。”

(13)、到宋代又有歌词这一名称,还有人将歌词换一说法,称为乐章,如柳永的词集就题名为《乐章集》。后来,曲子词、曲词、歌词这些名称都简化为词了,单称词而减掉了曲子、曲、歌等,正说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渐渐地脱离了音乐。

(14)、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15)、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16)、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17)、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18)、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19)、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20)、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3、柳永的词集叫做

(1)、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2)、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3)、景祐二年(1035),仁宗询问参知政事盛度:“王曾、吕夷简都力求退,何也?”时王、吕皆任相。盛度对曰:“二人腹心之事,臣不得而知,陛下询二人以孰可代者,则其情可察矣!”仁宗分别询问王曾、吕夷简,王曾推荐了蔡齐,吕夷简推荐了宋绶。仁宗索性就将这四人统统罢免了,而独留盛度。你看,就连宰相级别的官员,也琢磨不透仁宗心思。尤其在官员的调整、任用事宜上,仁宗表现得尤为敏感多疑。这个盛度,就比王、吕精明多了。(《宋史》卷二百简雪庵《柳永传》第212页)

(4)、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缪”换竖心旁)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5)、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山,芙蓉渡头,鸳鸯滩侧。干名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迢紫陌。翠蛾娇艳,从别后经今,花开柳拆伤魂魄。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 

(6)、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7)、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王非]明珠非价。

(8)、帝里。风光当此际。正好恁携佳丽。阻归程迢递。奈好景难留,旧欢顿弃。早是伤春情绪,那堪困人天气。但赢得、独立高原,断魂一饷凝睇。 

(9)、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10)、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11)、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盟重到。

(12)、柳永的《劝学文》,时下仍有现实意义,可谓千金不换的教子良方。

(13)、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14)、初唐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15)、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16)、对“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有过翘首企盼的柳永,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第一次在汴京考试,二十六岁的他最终落第。而柳永落第之根源,并非无才,而是“无德”。是年春闱开始之前,宋真宗下了一道诏令:“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而柳永在策论中还能把自己束缚在四书五经的范畴内,在填词中却无法摈弃自己的“属辞浮靡”。

(17)、秋尽。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18)、蝶稀蜂散知何处。[歹带]尊酒、转添愁绪。多情不惯相思苦。休惆怅、好归去。 

(19)、柳永仕途本就不顺。历经科考五次落榜,才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四十八岁时,考中进士第三甲,授睦州团练推官,命运有了转机。需要提请留意的是,柳永中进士是仁宗亲政后的第一次开科,而柳永因写颂词触“霉头”,也是因为仁宗。

(20)、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4、柳永的词集名为乐章集

(1)、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

(2)、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3)、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4)、柳永先任睦州团练推官,再移任余杭令,在宝元元年他五十二岁时,受到仁宗赏识,超擢为著作郎,授西京陵台令,也仅仅是一个从六品的官阶,专管皇家陵墓安全及祭祀之类小事务。这差事听起来不怎么响亮。成天与那些阴气沉沉的亡灵为伴,偶尔搞点祭祀活动,与柳永性情太不相符了。不过,好歹这也是京官,而且品级比原先高了几个级别。任期满后,改官太常博士,在太常寺任职,仍然是做些与祭祀有关的小事。

(5)、徘徊。集□[“旗”的“其”换“与”]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上三田下缶]。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6)、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巾宪]山郊□[左土又同少中间一横]。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8)、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9)、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

(10)、晴烟幂幂。渐东郊芳草,染成轻碧。野塘风暖,游鱼动触,冰澌微坼。几行断雁,旋次第、归霜碛。咏新诗,手捻江梅,故人赠我春色。

(11)、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