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英文142句优选

admin590
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英文142句优选-初雪句子网

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渔夫与绅士

(1)、喜欢追星追星!是梦想成为天天喝冰奶茶冰激淋也不会肚子疼而现实是暑假也捧保温杯的可怜虫。祝愿大家吃好喝好,沙雕快乐每一天!

(2)、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3)、10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意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4)、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

(5)、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6)、当心灵在说话,里指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7)、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8)、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9)、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10)、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11)、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12)、待她不好的不是他,而是他的记忆,他无能为力,是记忆将她从爱情区域排除出来。

(13)、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4)、昆德拉痛恶人类的媚俗,但也清醒地指出“媚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境况,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血脉相通的,是无法根治的。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难免媚俗,便必定媚俗,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媚俗者。昆德拉的认为,活着,就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应该愚蠢的把唯一的生命献给所谓的事业,不应该让生命受任何一项事业的束缚。至于理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的最佳方式便是顺应生命自身的需求,实际上生命不被任何外在的事务所奴役。理由相同而结论则相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原本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外科曾是他的事业。可为了特丽莎这样一个偶然闯到他生活中的女子,她放弃了这个事业并落到了社会最底层。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托马斯没有更多的权衡和计较,他感到自己“非如此不可”,于是便这样做了。

(15)、1在某些国家,对公民的监视和控制是一项基本且长期的社会活动。

(16)、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7)、但是当我们褪去青涩、深入时间里去,经历了世间百态,体验过各种情绪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18)、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19)、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20)、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2、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英文

(1)、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的确,他们彼此相爱,这足以证明错不在他们本身,不在他们的行为,也不在他们易变的情绪,错在他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因为他强大,而她却是软弱的。

(2)、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起分享的人身上。

(3)、10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4)、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的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5)、1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6)、生活中总会有伤害你的人,所以你仍然需要继续相信别人,只是小心些而已。

(7)、你可能只是实际上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

(8)、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旨素以多义、矛盾和自我消解著称,他对于“爱情”和“政治”的观念及反思就更显其复杂,至今众说纷纭且多有穿凿曲解者。另外,书中对“人”之“过去”和“历史”的反思问题亦大有探究和讨论的必要。虽然如此,笔者在此作为解读和阐释者还是希望能清晰明了地揭示出小说主旨,尽量给读者一个简单明确的指引,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读提供一点帮助。

(9)、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

(10)、在我们看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励志英语。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的到,每日重复的事,都悄无声息。

(11)、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12)、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13)、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14)、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15)、如果我们的星球见过八百亿人,那么很难设想人人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套路。从数学上说,这也根本不可能。毫无疑问,世上的动作要比人少得多。这便引出一个令我们吃惊的结论:一个动作比一个人更有个性。再说得简明扼要些就是:人多动作少。

(16)、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种别的方式结束生命,但是车站、死亡这个难忘的主题和爱情的萌生结合在一起,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着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17)、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18)、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19)、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20)、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3、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轻与重的关系

(1)、  米兰·昆德拉说““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正因为“缺乏经验”是人类生存处境,故而经验才弥足珍贵、“过去”才应倍加珍惜。如果说现实是重负-----因为现实承载了过去,是过去的延续和在场------那么,这种负重状态正是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要求。如果失去了重负,人将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继而否定生命和生活本身。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境遇和非常的磨难时,基于过去经历的生命执守往往能促使我们呼唤出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但当我们一旦“勇敢”决绝地抛弃一切(我们从前所珍视和依赖的东西)后,我们发现面对的是彻底的虚无,但这种虚无却能将我们的生命意志彻底摧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另外,呼唤“过去”的回归和对历史的重视,并不等于认同和赞美“重复”,相反在人类历史上一次次重演重复(错误)的悲剧正在于忽视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存在。“现代人”立足于彻底抛弃,追求与过去的决裂而一味的“开辟”和“创新”,导致其反倒不可避免地堕入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当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才是真正的地狱重现(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无数次的重复”恰恰是因为没有“历史”或忽视“历史”,而固持、反省和回望因延续了历史的“意义”或避免了历史的窠臼,反倒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开出了新异的花朵,“人”的创新和超越不在于抛弃而恰恰在于持守----如果一切只“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固然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经历一次,但就个人所面对的人类整体而言,我们皆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他人生存境遇中去寻找我们行为的坐标和定位,并且理解我们行为的意义(我们全部的创造和反传统的行为也恰恰是基于对过去和历史的坐标定位才显出其“意义”,否则就什么不是。)。在此,米兰·昆德拉又给了我们一次重大的反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未来”而在于“过去”,不在于纯粹和无休止的反叛、创造和抛弃,而在于某种坚守和保持,也就是说,人总要固守些什么东西才成其为“人”吧,至少才能活得坦然和自在些。

(2)、“动物不是从天堂里放逐出来的”、“将一个动物变成会活动的机器是相当危险的,人这样做,就切断了把自己与天堂连接起来的线,在飞越时间的虚空时,他将无所攀依和无所慰藉”。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这里提到“牧歌式礼赠”,那么什么是“牧歌式礼赠”?

(3)、他想把他的生命置于天平上,天平的另一端放着死亡。他想使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天,是的,每时每分都值得与终端死亡一一等量。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4)、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汽车的喧嚣声无处不在,宛如一种酸,吞没了所有凝视的时刻。

(6)、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7)、1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8)、不要做太多的抗争,最好的东西总是发生在出乎意料的时候。

(9)、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10)、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12)、其次,证实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之后,再来论证“人不是历史的主人”:

(13)、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

(14)、今天我们与你分享的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哲理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5)、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16)、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7)、为什么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没有发生?“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18)、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19)、1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20)、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4、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1)、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抛给我们一个严重而不可回避的问题,人能否真的与其“过去”割裂?“传统”能否抛弃?我们所曾固执的信念、秉持、操守、原则、理想、是非等等自我的“历史”甚至人的“历史”是否真能抛弃?这里所追问的不是道义上的“应不应当”,而是事实上的“可不可能”?米翁的回答简单而直接:负载于我们的“生命之重”不可能抛弃!不抛弃“过去”;不抛弃“历史”,最终就是不抛弃“自我”!

(2)、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米兰·昆德拉

(3)、“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4)、人可以藏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永远消失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离开自己的形象;人永远不是自己的形象。

(5)、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milankundera《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7)、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8)、做的是自己完全不在乎的事,真美。一下班,就可以把工作丢在脑后,托马斯终于体会到了这些人的幸福。

(9)、就凭他是个陌生人,便超越于所有其他人这上。

(10)、  米兰·昆德拉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现代性”的(但他一点儿也不“后现代”,),他对“现代性”的各种“反动”又做了某种“反动”(或“反思”),负负得正而有所回归。他不是要“面对未来”,将历史作为包袱抛弃掉而轻装前进,而是反向回顾,对“过去”保持一种敬意和温情。在他看来“现在”只有指向过去、依附过去、涵涉过去,“现在”才能成立,才有意义。有“过去”之光照耀于“当下”,当下才顿显意义和美感,否则每一个“当下”便都成为飘忽的虚影,不知所谓、了无意趣。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就是“魅”------“过去”存在于“当下”,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可心通而不能目视。总之,“现代人”是向前看,让“过去”过去,而米兰·昆德拉是“向后看”,让“过去”回归现在,或者说让现在连接“过去”,于是这就产生出“美”了。“美”只存在于“过去”,更准确一点儿来说“美”只存在于虽立足现代而对过去的回望。“美”不可能存在于未来,未来对于每一个当下来说只具有浪漫化了的憧憬。但这种憧憬往往经不起检验,到来的现实往往将梦幻击得粉碎。只有“过去”能给人以美感和慰藉。“过去”虽然看似过去了,但它却真正开始属于我,“过去”反倒是我们真正能把握到的“存在”,其它的都将归于消逝------包括旋生旋灭的“当下”。

(11)、哪怕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

(12)、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13)、显然,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最大多数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轨无涉,它召唤的,是靠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薄情的女孩,遭遗弃的父亲,草坪上奔跑的孩子,遭背叛的祖国,初恋的回忆等等。

(14)、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15)、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17)、灯罩下的一只巨大的蝴蝶,被头顶的光吓得一惊,扑扑飞起,开始在夜晚的房间里盘旋。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依稀可闻,从楼下丝丝缕缕地升上来。

(18)、迷途漫漫,终有一归。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9)、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20)、因为我知道,所有我做的事情,你都要把它们变成你手枪中的子弹。

5、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穿过庭院

(1)、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

(2)、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3)、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来到之前,死亡于我们是那样遥远,乃至我们不以为然。它无影无踪,无处可寻。这是生命中最初的、最幸福的一段。

(4)、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5)、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像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6)、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7)、一个体力不支的人看着窗外,只见到树木的顶端,他默默吟叨着这些树木的名字:栗树,杨树,枫树;这些名字与生命本身一样美好。杨树高大挺拔,像运动员将手臂伸向篮天;或像烈焰腾空后凝固不动。杨树,同杨树。如果把不朽与这个垂暮老人所看见的窗外的杨树相比,那么,所谓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话,是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行将就木的老人对不朽毫无兴趣。

(8)、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9)、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10)、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必须在最初的那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11)、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12)、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3)、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4)、只因为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15)、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16)、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的自由而没有意义。

(17)、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8)、通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最后一节《卡列宁的微笑》,我们很明确地知道昆德拉反对笛卡尔“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这一思想,他的观点是:

(19)、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1)、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

(2)、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必须在最初的那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3)、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人是不会让你哭的。

(4)、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5)、    这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6)、放荡的迷恋,女人在其中看不到丝毫感人之处:由于男人没有在女性身上寄托一个主观的理想,他们对所有女人都感兴趣,没有谁会令他们失望。的确。就是这从不失望的本身带有某种可耻的成分。在世人眼中,放浪之徒的迷恋是不可宽恕的(因为从不为失望而补赎)。

(7)、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8)、我们一生下来并不是完整的,于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时间寻找我们那遗失的另一半。

(9)、讽刺让人难受,并非因为它在嘲笑,或者它在攻击,而是因为它通过揭示世界的暧昧性而使我们失去确信。

(10)、我寻求的不是快感而是幸福。没有幸福的快感算不上快感。

(11)、人祈求不朽,总有一天,摄影机将向我们显示他(卡特)那张怪形怪状的嘴,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唯一的变成抛物线形状的东西,而且终生如此;他将进入可笑的不朽。

(12)、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13)、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车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14)、——milankundera《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5)、不要因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因为它的发生而笑。

(16)、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7)、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18)、您知道,我的观点是,应该接受原来样子的生命,它落到我们头上是什么样子就该是什么样子。这是第一位的诫令,在十诫之前。所有事情全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变成什么。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接受落到我们头上的原来样子的生命,就是接受意外的生命。而一个孩子,就是意外的精华,一个孩子,就是意外本身,您不知道它会成为什么样子,它会给您带来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才必须接受他,不然的话,您就只是活了一半,您活着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浅滩上涉水,而真正的大海仅仅是在他边上,在他站不住脚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19)、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20)、昆德拉对待小说与历史的关系的态度,是小说里的历史背景,是为小说人物和情节服务的,然而小说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可能性,小说不可能和现实重合。

(1)、10托马斯当时还没认识到,比喻是危脸的,比喻可不能拿来闹着玩。一个比喻就能播下爱的种子。

(2)、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3)、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

(4)、公墓有时也是石化的名利场。公墓里的众生根本没在死后变得清醒起来,反倒比生前更为痴颠。他们在铭碑上夸耀着自己的显赫。那里安息的不是父亲、兄弟、儿子或祖母,而是名流、政要和头衔及荣誉加身的人物,哪怕只是个小职员,也要在此摆出他的身份、级别、社会地位——即他的尊严——供人瞻仰。

(5)、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6)、假若两个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7)、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人是不会让你哭的。

(8)、她在道德上越是于他名陌生,他就越是在肉体上渴望她;灵魂的陌生使得她作为女人的肉体更为奇特;更有甚之,这种陌生最终使这一肉体只是一个肉体,就仿佛对他来说,这一肉体迄今为止只是在同情、温柔、友谊、爱情和激情的迷雾中才存在;就仿佛它已经迷失在这一迷雾中(是的,就仿佛肉体已经被丢失了!)。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9)、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0)、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8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ch.3)

(12)、从历史延伸到生命,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无法完全重演,既没有前世经验可供借鉴,又没有升级版的后世可供对比,我们根本无法客观地判断出抉择是对还是错。

(13)、历史学记录社会的历史,而不是人的历史,人不是历史的主人。正如张爱玲所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14)、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15)、20):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16)、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7)、上帝创造了世界,然后把它交给人类;被遗弃的人类在茫茫虚无之中不断呼唤着上帝却得不到回答所有这些想法其实并不新颖。但是,被我们的先祖上帝抛弃是一回事,被宇宙电脑发明者的上帝抛弃则是另一回事。程序取代了他的位置,程序在他不在时不停运作,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给电脑安放程序:这并不意味未来的一切都已纳入计划,什么都由上苍写好。譬如,程序并没有具体说明1815年滑铁卢有一场大战,法军败北,它只说明人的本性好斗,注定要交战,而技术的进步将使战争愈加凶险。从造物主的眼光看,其余一切都已无足轻重,只不过是一个总体程序中的排列组合游戏。这些不是对未来的预言式的期待,它只是标明了各种可能性的局限,在此范围内,各种决定性的力量均受到偶然的摆布。

(18)、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来越快。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19)、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20)、弗兰茨也许强壮,但他的力量是向外的,在他生活与共的人面前,在他爱的人面前,他显得软弱无力。弗兰茨的软弱也可以称为美德。他从不向萨宾娜下指示,从不象托马斯那样命令她,要她躺在镜子旁边的地上以及光着身子走来走去。他并非不好色,只是缺乏下达命令的力量。有些事情是只能靠暴力来完成的。生理上的爱没有暴力是难以想象的。

(1)、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2)、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