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句整理76句优选

admin590
《孟子》名句整理76句优选-初雪句子网

孟子名句及解读赏析

1、《孟子》经典名句及解释

(1)、翻译: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3)、(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4)、(赏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6)、(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7)、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8)、(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9)、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心志,劳累他筋络骨骼,饥饿他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能力。

(10)、出自《孟子·腾文公下》。男子理当住在天下广大的仁宅里,站在天下正确的礼的位置中,前进在天下光明的义的道路上

(11)、(译文)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1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5)、●有他们两位为贺胜鸡汤代言,鸡汤小镇焉能不火!

(16)、(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7)、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0)、又如“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2、《孟子》名句整理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译文)人有不做的事情,而后才会有所作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但此说绝对不是信口开河,它符合十九世纪英国学者F·高尔顿的“子女回归定律”,还有什么投资回报“回归平均数百分之十定律”,数学的概率论所讲的“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这些都表明,在偶然性中可以发现必然性,可以把这几个定律看作是可知论的数学论证。

(9)、(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0)、孟子学说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

(11)、(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2)、0029河南许昌分院  负责人:朱魁伟 马凤霞

(13)、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6)、(赏析)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需要的满足,有社会尊重的满足,尽现于此矣!

(17)、记者手记:在今日的浮躁社会中,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义与利、公与私、理与欲的关系,经得起权、利、色、欲的诱惑,不为权所动,不为物所役,不为色所迷,我想这些可以从经典《孟子》一书中来寻找答案。

(18)、(解释)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19)、(译:如果我有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表现吗?)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孟子名句》

(1)、虽然我经常叫嚣着“我爱钱,钱使我快乐!” “好想买买买啊,买一条街,买一幢楼,买豪华游轮和飞机……”

(2)、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在生生不已的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孔孟的这种说法有它的感人之处,甚至苏联时期的着名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一个女兵牺牲了,书中有类似生命的链条、生育的链条中断了的言辞。而博客上,一个署名“黎明静悄悄9378”的人写道:“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6)、(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咸宁招录289名公务员,附196个岗位信息!

(8)、“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11)、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气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12)、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13)、(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1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16)、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1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18)、“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19)、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0)、(解释)不依靠规和距,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4、孟子名句100句翻译与理解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2)、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4)、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译文)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7)、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8)、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9)、(译:遇到挫折失败,绝不从客观上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0)、《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孟子》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11)、“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15)、(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6)、(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